-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,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.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,请即时通知,本站将立即删除!--小学教学设计网
一、本年级的教学内容:
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,共八组,分别是:第一组“走进西部”,第二组“永远的童年”,第三组“语言的艺术”,第四组“他们让我感动”,第五组“中国古典名著之旅”,第六组“走进信息世界”,第七组“作家笔下的人”,第八组“异域风情”。 全册共有课文28篇,精读和略读各14篇。这七组教材,每组由“导语”“课例”“口语交际•习作”“回顾•拓展”四部分组成。在每组课文之后设“词语盘点”。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。全册共安排了五次“资料袋”,两次“阅读链接”。
二、本年级的教学要求:
1、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,会认的70个生字;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,做到书写公整、规范,不写错别字,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。
2、积累词语盘点,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,对修改名句、句式变换、修辞手法、标点符号等基础知识能够掌握。
3、通过专题的阅读训练,联系上下文理解某些关键词的意思,掌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,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,运用联系生活实际、抓关键词等理解文中深刻的句子,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,并学会仿写运用。
4、主动参与习作训练,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,能写出内容具体、有一定条理、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。
三、本年级的教学重点:
1、 从分率角度来看,以培养中段学生为主,提高平均分。注意差生,从而提高及格率。注意培优,提高优分率。
2、 从学生的薄弱环节来看,阅读和作文是重点。在阅读的复习中,词、句、段的理解是重点。在作文复习中,注意审题,能写出内容具体、有一定条理、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。
3、 从学习的方式来看,小组合作研学的学习是重点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主动进行知识的归纳与运用,是复习的一个关键。
四、本年级的知识分类:
1
|
查字法
|
2
|
字词音、形、义的区分、书写、理解和运用
|
3
|
能理解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,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及表达效果
|
4
|
词语搭配
|
5
|
灵活准确运用常用词、成语、关联词
|
6
|
能正确朗读句子,读出不同语气
|
7
|
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
|
8
|
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,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(可放入阅读题)
|
9
|
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
|
10
|
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
|
11
|
能判断并改正有语病的句子
|
12
|
正确理解比喻句、拟人句、反问句的意思,体会比喻、拟人、排比、反问、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
|
13
|
积累优美和含义深刻的句子
|
14
|
根据语境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
|
15
|
能运用朗读的技巧,如停顿、重音、语调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确定感情基调,读好文章(含文言文)(与6\7条部分吻合)
|
16
|
背诵优秀诗文,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(与17条部分吻合)
|
17
|
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诗句、精彩文段、古诗词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,文学常识
|
18
|
喜爱阅读,关注时事,掌握部分常见的课外知识
|
19
|
能较快速找到需要的相关资料,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努力整理出自己的观点,学习完整有序表达见闻。
|
20
|
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
|
21
|
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
|
22
|
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
|
23
|
通过换词、扩句、缩句、使用句式转换、使用修辞方法等方式,体会表达效果
|
24
|
复述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,并能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
|
25
|
阅读诗歌,大体把握诗意
|
26
|
借助课后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
|
27
|
阅读文本,能从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
|
28
|
正确概括段意。
|
29
|
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
|
30
|
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
|
31
|
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
|
32
|
找出句子所采用的某些表达技巧
|
33
|
尝试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
|
34
|
品味文章的重点内容,感受作品的魅力
|
35
|
想像诗歌情境,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
|
36
|
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:记叙、说明、描写、议论
|
37
|
篇章结构特点:开门见山、过渡、篇末点题等
|
38
|
文章表现手法:借物喻人、寄情于物(景)、托物言志等
|
39
|
描写方法(人物为主)及效果
|
40
|
评说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,有观点、有理由
|
41
|
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,表达自己的观点
|
42
|
鉴赏精妙的字词与句子
|
43
|
根据文本内容、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像
|
|
对同一主题不同文章进行简单的比较阅读
|
44
|
模仿文本写法或表达方法写句子或片段
|
45
|
表达真情实感,不抄袭,不编造
|
46
|
能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去表达,有交流意识
|
47
|
能注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,留意人们在不同场合说话的用词和表达特点
|
48
|
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,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
|
49
|
不断根据要求修改
|
50
|
语句通顺,行款正确
|
51
|
正确使用标点符号
|
52
|
段落连接逻辑清晰
|
53
|
主体部分有细节
|
54
|
能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
|
55
|
正确书写汉字,书写工整
|
56
|
40分钟能写400字左右的作文
|
- 上一篇文章:三年级《标点符号》复习课教学设计
- 下一篇文章:人教版《画杨桃》教学设计